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去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此方面,胡东明建议,巩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需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气象条件,在不同天气运用不同的方式应对污染。此外,在交通管理方面,他还提出,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广应用到广州各交通拥堵路段。
“硬化”河涌
或将加剧下游污染
“以前的河涌几乎都是‘软地块’,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河涌‘硬化’了。”广州市人大代表王翼初观察到,在不少农村的河涌建设过程中,水泥和砖头逐渐取代传统的泥土,成为构成河涌堤坝的物质原料。
王翼初解释说,泥土及其孵化的水中生态系统,可以起到吸附、过滤污染物。如今,这个功能由于筑坝介质的改变而被荒废。每逢下雨时节,雨水将河道两岸的有害物质冲刷到水中,未经过滤的污水,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污染,以后在河涌的规划、设计、管理等环节需加强统筹考虑。
歼灭黑臭水体可尝试
行政、刑事执法相结合
“发现有人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向城市沙井盖,建议由公安机关当作‘破坏公共环境案’来调查。”广州市人大代表余世喜表示,要打赢黑臭水体歼灭战,除了要解决经费的问题,广州各区、各政府部门也需要通力合作,以发挥协同治理的效应。
他以黄埔区的河道治理经验举例说明,治理河涌要严惩“源头排污”的行为,并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