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买球(Best App Store)官网-2024 European Cup

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广东惠州河道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欧洲杯买球app官网】

  

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强力攻坚

 

  沙河是东江一级支流,位于东江流域中下游,其水质好坏直接影响东江北干流水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博罗工业迅速崛起,沙河承受了人们过度重视经济发展而不顾及生态保护的恶果。

 

  数据显示,2015年,沙河水质出现断崖式下降;201712月至20182月,沙河河口断面连续3个月水质劣于Ⅴ类。

 

  “前些年,河水又黑又臭,住在附近夏天都不敢开窗户。”家住博罗县石湾镇的村民赖大爷回忆说。

 

  污染已成为横亘在发展面前的重大难题之一。陈国煌深知:“打好治水这场硬仗,是加快发展之策、促进和谐之需、顺应民心之举。”

 

  治“黑水”先摸病症。陈国煌尝试着将停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改装成了一个山寨版的水质监测站。他至今记得,一次广东省领导来博罗调研时,当看到“移动监测站”时,对于博罗治水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你有勇气每天直面沙河的水质,那我对你们治水可以放心了。”

 

  正是这艘船让陈国煌找到了对流域内大大小小十多条河涌实施精准治污的“钥匙”。20186月,在沙河河口国家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立之前,博罗县探索通过租赁方式先后建成微型通量监测站3个。

 

  实时通量监测在沙河治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沙河流域三大突出问题被精准识别出来,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2018年,时任博罗县县长的陈国煌按下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快进键”。

 

  20193月,惠州市印发并实施《2019年博罗县沙河水质达标攻坚方案》,明确提出,博罗县政府是沙河河口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的责任主体,2019年沙河河口断面水质须达到地表水Ⅲ类。

 

  陈国煌,从县长到县委书记,变的是岗位,不变是治水的决心和力度。他实地踏察工程现场,查实情、摸底数、找问题症结;他在黑臭水体整治工地、污水处理厂等地现场办公,加强统筹协调,狠抓相关部门的责任落实;关于黑臭水体整治的专题会议,有会必参加,听汇报、提要求、促进度。

 

  病症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沙河治水瞄准治本,战略部署密集推出。

 

  建立高位推进的领导机制。针对博罗县13条劣Ⅴ类支流,制定了县主要领导包干制,县委书记、县长结合河长制,带头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作为县委书记的陈国煌负责督办问题最突出的石湾镇劣Ⅴ类支流排渠污染整治。

 

  建立了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以分管环保的副县长为召集人,成员包括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部门,沙河流域各镇及工程单位等主要负责人,形成了“政府—专家团队—施工单位”多方参与的治水合力。

 

  治水治本,沙河下了狠功夫,切断一切污染源。禁养区畜禽养殖奖补清退方案,重污染企业“淘汰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进园一批”分类整治方案,管网详查与污水处理厂环境效益提升方案等相继出台;内源治理、生态恢复、水系连通等八大类128项重点工程和主要任务也相继落实。

 

  数据显示,仅2019年一年,沙河流域内13条劣Ⅴ类排渠的治理工程已基本完工,治理河长约95公里,建成管网约15公里,清淤约95公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26.7万余平方米。

 

  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园洲,是博罗县经济比较发达的镇。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这个镇形成了集印花、制衣、水洗、漂染及辅料于一体的产业链,集聚了服装生产及配套的中小企业上千家。中下游沿河一带印染厂、水洗厂排污量较大,对沙河氨氮指标造成影响。

 

  “以前粗放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不能再要了。”陈国煌说。

 

  如何让企业主心甘情愿地关闭企业,陈国煌采取“一厂一策”的办法做工作。“污染治理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决。我们不去追溯沙河污染的‘罪魁祸首’,今天你们积极响应政府治水的政策,关闭企业,你们每个人都是沙河治理的功臣。”陈国煌苦口婆心的一席话,触动了在场的企业家们。

 

  “给企业做选择,而不是‘一刀切’堵死。”博罗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治水以来,一方面严查、关停“散乱污”无证企业,另一方面则对169家涉水重污染企业实施转型和提升策略。

 

  在生产电脑电路板等产品的华通电脑生产园区,经过提标改造后的污水处理设备正有序运转。华通电脑环保相关负责人汪先生表示,公司日产污水8000吨,提标后出水达Ⅳ类,但处理、运营成本比之前增加了50%,“环保是趋势和共识,客户也会有感触。如果我们对环境负责,那也必定对产品负责,这样来看做好环保工作也是机遇。”

 

  仅2019年,博罗共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838家,完成“厂中厂”综合整治69家;新建、提标升级污水处理设施19座,新增截污管网279公里;推动56家重污染排放企业转产转型;428个入河排污口全面完成整改,11条劣Ⅴ类排渠综合整治工程基本完工。

 

  一家一家去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在陈国煌“和谐治水”的理念下,201811月至20193月底,沙河流域共清理清退畜禽养殖场751家,清理存栏家禽1062万只,而且保持“零上访”。

 

  陈国煌介绍说,清理清退畜禽养殖场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养殖类型和养殖历史,实行“一场一策”的差异化退出机制,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沙河治理的“同盟军”。

 

  从政府治水到全民治水,治水成为一项更得民心的工程。陈国煌感触颇深,现在他每次巡河都能看到各镇、村的群众主动要求加入到治水的行动中。“群众对治水的观念正在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治水取得成效了,每一名县(区)财供人员都有绩效奖励。”陈国煌又补充了一句,“通过治水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实现生态引领发展。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在行动上要真正落实,谁在这个方面不动真格,我们就动他的乌纱帽。”据介绍,博罗县将县(区)财供人员绩效奖励及领导干部提拔任用与治污成效紧密挂钩。

 

  “治水必定有阵痛期,但更应看到其带来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契机。”陈国煌说,依托沙河流域毗邻广州、东莞的区位优势,借水环境治理东风,通过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恢复沙河和东江的古河道,在控源截污基础上改善沙河和小海河的水环境,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算好“环境治理账”和“经济发展账”,将水系连通片区作为博罗县沿东江经济带核心区域,未来打造大湾区新型工业化城市组团,将实现整个区域产业结构化升级。

 

  据了解,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后,将在小海河道沿岸建起龙舟文化展览馆、粤曲文化广场、生态农业观景台等,周围环境改善也将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聚集。

 

  横亘在水系连通要塞地的博罗最大印染企业,每天污水排放量达8000吨。企业老板婉言谢绝了政府提出的2000万元的退出补偿,自愿关停拆除生产线。在这位老板看来,他更看重的是环境变好了,土地具有更大的潜在升值空间。

 

  在博罗县东江—沙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截污、清拆、清障、清淤、古河道恢复等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长约4.56公里的河道原貌及生态正逐步恢复。

 

  在博罗,治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科学决策确保治水成效

 

  沙河水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在这种改变背后,既有流域内政府部门的努力,还有一支专业团队驻点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构建起了“事前技术评审、事中巡查监理、事后效果评价”全链条、全过程的服务机制。他们就是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团队。

 

  “沙河治理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升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科学精准治水治污。”对此,陈国煌感触颇深。

 

  2018年底,博罗县政府聘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作为第三方专家团队,负责对沙河流域水污染进行全方位的测评和分析,并协助开展水污染治理。

 

  “治水就像治病,首先要进行深入体检,搞清楚病灶在哪里,才可能对症下药。”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曾凡棠告诉记者,驻点团队进驻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摸清家底”。驻点技术团队摸排流域的各排污口,分析污染规律,特别是在不同水期呈现怎样的变化。有了这样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流域存在什么样的病因一清二楚,治理时就能做到对症下药。在对沙河流域各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就各镇、各支流实际情况形成了专题报告,对沙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河一策”“一口一策”等针对性建议。

 

  李平是博罗县主管环保的副县长,还是沙河攻坚行动参与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作为召集人,李平定期组织包括生态环境、住建、水利等部门,沙河流域各镇,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以及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体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参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

 

  在李平来看,政府主要领导及主要决策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全程参与方案论证,定方向、下决断,与技术团队、治水工程公司一同会商解决工程前期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形成“政府—专家团队—施工单位”多方参与的治水合力,确保治水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了治污效率,实现了水质迅速改善。

 

  曾凡棠所带领的团队每次也要参加联席会议。他们不仅要对13条劣Ⅴ类支流综合整治、水系连通等重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还要对工程现场进行滚动监理,动态跟踪评估重点整治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水质改善情况,依据水质改善效果及时对整治措施提出优化改进建议,保障整治工程的水质改善效果。

 

  博罗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好,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园洲镇寮仔村村民李伟豪告诉记者,村里曾有一个臭水塘,水塘里满是漂浮物,水体黑臭,旁边的茶亭排渠也是如此,附近群众对此诟病不少。经过综合整治,这里的水体得到了净化,鱼塘内的积淤、杂物等得到了清理。曾经的臭鱼塘、臭水沟,摇身变成水体干净、风景优美的生态科普公园。这也成为博罗在水污染整治工作上不断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治好了水的博罗人,对水有了敬畏,也探索出了城市与水之间的和谐共生之路。

 

  由“脏”到“净”、由“清”到“美” ,博罗治水,治出哪些新变化?对此,陈国煌给出的答案是:博罗县治水让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两山”转化通道不断畅通,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