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买球(Best App Store)官网-2024 European Cup

行业资讯

LR ENVIRONMENT

海珠:开创治水新策 绘就“水美”篇章【欧洲杯买球app官网】

 

  清明时节,海珠区石榴岗河碧波荡漾,两岸怒放的紫荆花将清澈的河水染得粉红,白鹭在碧水绿岸间翩跹,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是广州市海珠区治水成效的一处缩影。大干围涌龙舟再竞渡,大塘涌边的咖啡屋里人们闲适地聊天,南箕涌边居民书写“焕然一新”牌匾挂在自家楼墙,跑步爱好者在阅江路碧道迎着珠江的风一路畅跑,好不惬意。昔日黑臭脏乱的河涌如今碧水长流,流进了群众幸福的生活里,流进了群众的心里。

 

  近年来,海珠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充分结合辖区水环境现状和特点,运用好“五个力量”,推动“五通治水”,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2019年全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日益增多的优质水生态产品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推动观念想通

  一方面,海珠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治水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建立海珠区机关党群服务分中心(海珠涌东闸)和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两个党建阵地。水科普教育基地自运营以来,共接待70多个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青河小卫士”等公益活动30多场;另一方面,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履职,深入一线督导协调,层层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推动各项治水工作落细落实。

 

  2018年和2019年,海珠区连续两年荣登“广州城市治理榜”,2019年荣获市河湖长制考核第一名。“晓港湖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海珠湿地碧道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2020年,阅江路碧道、大干围涌、海珠湖及内河涌治理成效入选生态环境部纪录片《再造清水绿岸共建生态家园——记三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2019年,海珠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河道警长制”,实现了河长制“长牙带电”。破获重金属偷排、非法倾倒污染废物、私设暗管排污等典型案件6宗,刑拘4人,逮捕2人,取保候审2人,有效保护了碧水攻坚成果。同年7月,新华社拍摄《水美广东广州警长》宣传片,对海珠区河道警长进行宣传推广;8月,作为探索先行地,广州市河湖警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在海珠区顺利召开,海珠区为全市推广河湖警长制提供了有益经验。

 

  2020年,海珠区再度创新和丰富“河长制+”模式,借鉴河长制、湖长制和河道警长制经验模式,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在全市首度建立推行区、街、村居三级“渠长制”,将其纳入河长制考核,为高质量完成市总河长第9号令涉本区的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海珠区还大力推动全民治水,构建群策群力、联防联治的工作体系。一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治水氛围。通过各级媒体平台,聚焦水环境治理,挖掘宣传工作亮点和河长优秀事迹;大力曝光涉水违法典型案例,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二是拓宽活动平台,强化公众参与。每年完善印发《海珠区河长制湖长制宣传工作方案》,依托社区党员群众、大中小学校及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建强治水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青河卫士”“河小青”“民间河长巡河”等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市优秀民间河长”钱中强,“区优秀民间河长”陈标、吴松坤等一批优秀河湖卫士。2018年以来,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海珠区治水成效300余次。2019年,海珠区荣获市河长制工作公众评价第一名。

 

 

  综合治理,推动水系联通

  20213月底,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到海珠湿地参加植树活动,对植树点旁清澈见底的南丫围涌表示充分肯定。而在一年半前,该河涌还是一条没有活水的断头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让河水流动起来,河涌才有生命力,才有自我净化能力。海珠区珠江环绕、江河密布,形成马涌、黄埔涌、石榴岗河三大水系,辖区内河涌74条,水面率居全市之首。但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内河、湖、洼地等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河网水系不连通犹如“动脉硬化”病症困扰着河湖水质。不少河涌还成为了断头涌,失去珠江潮水的涌入和滋润而“望江止渴”。以南丫围涌为例,历史上本与西江涌、东头滘涌相连最后东入珠江,西接土华涌。然而由于电力、燃气、城市快速路建设,南丫围涌与西江涌被阻断,成为一条无法单向流动的断头涌。海珠区水务局坚决按照水系连通思路,尊重自然潮汐规律,尊重历史水系走向,实施河道连通工程,将南丫围涌断点打通,在此基础上,将沥滘净水厂中水作为补水来源源源不断注入南丫围涌和西江涌,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得以重现。

 

  石溪涌、瑞宝涌是面临同样困境且纳入国考的两条黑臭断头河涌。为改善河涌水质,海珠区水务局撤除石溪涌上游和瑞宝涌上游的两个截污闸,对完全污水化的连通段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大力整治暗涌暗渠。工程竣工后,珠江水通过潮汐动力涌入石溪涌,再经连通段流入瑞宝涌,两条河涌因为水系连通重获新生,消除了黑臭,实现了水体单向流动。目前,海珠区持续发挥珠江环岛优势,在水系连通、清水活水、尾水利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推动敦和涌—康乐涌、南泰涌—广纸涌等水系连通工程,畅通全区河湖水系,重塑河湖水生态,提升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海珠区坚持系统治理,铁腕整治“散乱污”场所、涉水违法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以河湖管理保护倒逼、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留足绿色生态空间。

 

  2018年以来,海珠区共计有12.9万人次参与“洗河”行动,累计洗管992公里,洗井17383个,整治排污口31个,清淤河道6.77千米;清理河湖杂物12.2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场所8423家,清拆整治涉水违法建设2230宗(次),面积约97.4万平方米。

 

  海珠区还充分利用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长办的统筹平台,将碧道建设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洪补短板、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工作密切结合,高质量建设环岛碧道。2020年,海珠区建成碧道38.8公里,超额完成省、市河长办下达碧道建设任务。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一期开放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成为全省示范碧道、广州碧道样板,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海珠:开创治水新策 绘就“水美”篇章【欧洲杯买球app官网】.jpg

  智慧水务,推动厂网畅通

  为弥补水环境基础设施巨大历史欠账,改变污水处理设施东西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海珠区以厂网畅通为目标,全面推动城中村截污纳管、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公共管网完善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疏通“堵塞管”,努力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2019年以来全区开工建设重点水务工程71项,远超亚运治水及历年数量,全力保障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0年排水单元达标率67.6%,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的60%任务;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项目达时序进度;累计新建排水管道约3178公里,雨污分流改造670公顷,排查修复3860个排水管线隐患点。完成西朗污水处理厂、沥滘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有效提升海珠区污水处理量35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94.9万吨/日,首次超过用水量,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海珠区又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全面建设“智慧水务”综合体系,切实提高水环境治理保护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完善智慧水务监测体系,提升河涌精准管理水平。运用QV检测技术检测管道结构性缺陷和具体位置,评估管道健康状况,利用机器人对暗涌暗渠等人工操作危险区域进行作业。加强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在水务工程建设、排水设施运行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河湖水质实时监测等方面,逐步构建可视可控系统。引入无人机巡航技术,对河道进行低空影像采集、重点河段排查、全方位监控,形成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的“智慧”巡河模式,消除巡河盲点。建立精准侦查协作机制,为依法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强化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及街道联动机制,利用“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等信息化平台,通过全景摄像、人流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对破坏水域环境等违法行为的联动侦查、精准打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海珠区15条重点河涌实现“长制久清”整治目标,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越来越近,一幅幅碧水绿岸、人水和谐的“水美”篇章在海珠区徐徐铺开。

src=http___up.xuntuoguan.com_u_41501_151572631434876.jpg&refer=http___up.xuntuoguan.jpg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