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博罗县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7座
绿地、小桥、步行栈道、亲水景观……这是记者昨日在博罗县城江东河看到的景象。
经过两年多水清岸绿工程的实施,这条昔日的臭水沟彻底换新颜,打造成了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人水和谐、亲水宜居为一体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为有一碧清水来。一直以来,博罗县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度重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尤其是2017年4月该县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专门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力以赴推进该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据介绍,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5座,建成城镇污水主管网313.62公里(不含次支管网),完成“一镇一厂”目标。目前除了3座在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外,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处理污水量达19.61万吨/日。
现场
环境一天天变美,生活更舒心
江东排渠,是博罗县城东南面的一条排洪渠道,主渠(即下游江东河)长约2.3公里。该排渠虽然于2005年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因上游周边种植了大量速生树种,工厂企业和酒楼食肆林立,主渠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商贸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运行,到2013年已经杂草丛生,淤泥和垃圾堵塞渠道,淤积情况较为严重。由于河流周边住宅区没有进行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直排,造成渠道水质较差,不时散发臭味。
根据江东排渠的污染状况,从2014年开始,博罗县政府计划用2年时间综合整治县城江东排渠(博罗县城江东河水清岸绿一期工程)。该工程总投资约1.65亿元,重点整治2.3公里江东河段的防洪排涝工程,新建截污管道2.114公里;改造道路2公里,新增道路2.5公里,增加50米车行桥一座等。
记者在江东河看到,河水蜿蜒,两岸河堤树木茁壮成长,斜坡上绿草茵茵,水边还有各种水草、野花。博罗县公用事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东排渠整治围绕截污、排涝、防洪、生态、交通、景观、文化、惠民等方面,力求把江东河打造成集防洪排涝、休闲观光、人水和谐、亲水宜居为一体的生态之河、景观之河。
家住江东河附近的周女士,经常约上好友一起到东山公园运动健身,对于江东河如今的“美貌”,她不住地点赞:“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散步。环境一天天变美了,生活更舒心了。”
市民陈先生也深有同感:“博罗环境越来越好,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水清岸绿工程做得很好。”
举措
执行“每周一报,每月一汇总,不定期联合督查督办、通报”制度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博罗县成立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 “美丽乡村·清水治污”领导小组,编制印发了《博罗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集污管网建设实施方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管理机制工作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为做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证。
博罗县委、县政府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列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内容,执行“每周一报,每月一汇总,不定期联合督查督办、通报”的工作制度,切实做好项目进度倒逼和预警工作,完善环保责任考核问责机制,对工作不落实、推诿扯皮的单位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用足用好市、县“以奖代补”“以奖促减”等政策,全力筹集项目资金,落实污水运营费补助、管网建设补助和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目前,该县启动了第一批采用PPP模式推进建设的污水设施建设项目。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5座,污水处理设计能力27.85万吨/日,建成城镇污水主管网313.62公里(不含次支管网),总投入资金12.82亿元,完成“一镇一厂”目标。目前除了3座在试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外,实际污水处理量达19.61万吨/日,平均处理负荷率78.13%。自2017年以来,该县新建和完善了8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县城一二期、石湾一二期、园洲一二期、龙溪7座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升级改造;建成城镇污水管网86.45公里。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及集污管网建设,有效收集了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提高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入河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全县343个行政村 (含12个办事处)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47座,总建设规模约2.54万吨/日,配套管网约488.81公里,总投入资金2.32亿元,实现行政村 “一村一设施”的建设目标。自2017年以来,该县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233座,完成了179个行政村“一村一设施”和沿东江74个村小组建成污水设施的建设任务。(惠州日报 欧洲杯买球app官网)